根据对Cenovus和MEG Energy经营的顶级蒸汽辅助重力泄油(SAGD)油砂项目的分析,道明证券(TD Securities)预计,包括持续资本要求在内,西得克萨斯州中质油价格必须升至每桶50美元,这些项目才能产生长期现金流。
这位业内人士表示,这套装置在明年停车检修前将维持调低后大约90%的开工率运营周五(8月14日),亚洲石脑油裂解价差扩大下跌,来到三个交易日低点每吨87.23美元,市场缺乏现货交易,且受原油价格下跌影响。
马来西亚乐天化学泰坦公司没有采购任何9月上半月石脑油船货。这套石脑油裂解装置原计划8月24日停车检修大约一周。这位业内人士表示,这套装置在明年停车检修前将维持调低后大约90%的开工率运营。一位业内人士表示,这两套石脑油裂解装置目前维持满负荷运营。马来西亚乐天化学泰坦公司在Pasir Gudang经营两套石脑油裂解装置,这两套石脑油裂解装置乙烯年产量总计66.7万吨,丙烯总产量为42万吨。
交易商多表示,中国人民币贬值不太可能妨碍中国进口石脑油,因中国需要石脑油来生产石化产品,且石脑油价格已随原油走跌。该公司最近一次现货采购是采购8月下半月交付的石脑油船货,当时该公司以对日本石脑油价格贴水大约13美元/吨(CFR)的价格采购了一船2.5万吨8月下半月交付的全馏程石脑油船货。换句话说,如果你是资产的操作者,你需要有过硬的技术。
本轮油价下跌是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的,给石油公司带来了巨大冲击,但是石油公司经营出现颓势的苗头要早于这个时期,实际上在2012年至2013年就已经出现了。特别是壳牌公司在天然气业务方面拥有自己的特色技术和管理经验,例如浮式液化天然气(LNG)技术、天然气深加工及天然气发电等技术就一直是壳牌的强项。从油气市场的主体方面分析,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低油价下很多企业经营形势出现问题,现金流吃紧,在控制企业负债率管理目标因素的约束下,企业不能也无力去开展并购。由于拥有这些独门绝技,管理者在管理所购资产的时候就如同管理自家东西一样,轻车熟路。
比如,壳牌收购BG公司在很大程度上是冲着BG公司的天然气资源去的,而壳牌长期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天然气业务,其天然气产量在公司油气产量中的占比要远高于其他几家大型跨国石油公司。单就购买油气资产而言,至少可以认为壳牌是有足够把握的。
油气从业者对于低油价下是否去并购资产变得越来越理性了,并没有出现扎堆并购的现象,这一点是铁定的事实。(作者:罗佐县,为经济学博士,能源经济学者)。主张者认为当前油气价格低迷,正是资产收购的好机会,应抓住机遇。由于市场上公司众多,且各家公司能力有所不同,导致这些公司在购买资产的时候的表现也会各具特色。
有咨询机构对北美的赫斯公司在北美页岩油气经营做跟踪分析发现,低油价时在别的公司剥离页岩油气资产的时候,赫斯公司却在收购页岩油气资产,就是因为该公司在页岩油气的生产管理技术方面具有专长。这一段时期以来,全球油气并购市场的运行比较低迷,其间虽有一些并购项目金额较大,比如壳牌斥资800亿美元收购BG,但并没有由此引发大规模的群体效仿。谨慎论者则认为,当前经济形势凶险,油价虽低但有可能长期持续,那么,即使当前所购资产成本较低,运营之后也未必能占得多少便宜,还是应以守势为主、静观其变。这样在出现问题和风险的时候,管理者可以有效应对,不至于不知所措而遭受损失。
意思是说,买者对所购买的资产要有足够的了解和解决这些资产在管理经营过程中出现问题的能力,这个能力可能是管理方面的经验,也可能是某些关键技术。上世纪末至本世纪初的那段时间,石油行业曾经出现过并购潮,产生了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力的油气并购及若干家巨无霸的大企业。
2013年年底,以壳牌发出盈利预警事件为导火索,五大石油公司以及多家石油公司纷纷实施瘦身战略,对资产并购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兴趣,可谓今非昔比。在前几年咨询公司发布的北美17家典型公司经营页岩油气调查报告中,赫斯公司是为数不多的能够盈利的公司之一。
以此为据,研究者认为1996年至2025年的周期也是30年,那么从当前算起到2025年,油价都将低位运行。此外,壳牌收购BG公司的另外一个目标是巴西的深水油气资源,而壳牌在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方面也同样有着厚重的积累。这种针对油气并购的经营理念可将其形象地比喻为回家策略。对于这两个观点,不能简单地判断孰是孰非,因为策略本身是没有错的据国外媒体9月4日北京报道,俄罗斯国有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俄油)总裁伊戈尔谢钦3日在北京表示,俄油已与中国签署了价值超过300亿美元的合同。6月份,俄罗斯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了中国的主要石油出口国。
9月2日,中海油服与俄油和挪国油组建的合资企业Magadanmor油气公司和Lisyanskmor油气公司签署了两项合同。同样在6月,俄油与中国石油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签署了一项每个月向这家中国公司交付22万吨原油的合同。
已签署文件的总投资潜力为300多亿美元。根据合同,中海油服将在2016年在位于俄罗斯鄂霍次克海的Magadan-1地区和Lisyasky地区钻取两口勘探井。
谢钦说:我们已与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签署了一系列文件,这已成为一种传统,与一些新的合作伙伴来开发与中国的合作。2014年,由于莫斯科在乌克兰危机上的作用与西方的关系走下坡路,俄罗斯和中国在一些领域推进了合作,其中包括能源
据国外媒体9月4日北京报道,俄罗斯国有石油巨头俄罗斯石油公司(俄油)总裁伊戈尔谢钦3日在北京表示,俄油已与中国签署了价值超过300亿美元的合同。9月2日,中海油服与俄油和挪国油组建的合资企业Magadanmor油气公司和Lisyanskmor油气公司签署了两项合同。已签署文件的总投资潜力为300多亿美元。同样在6月,俄油与中国石油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签署了一项每个月向这家中国公司交付22万吨原油的合同。
谢钦说:我们已与中国的主要合作伙伴签署了一系列文件,这已成为一种传统,与一些新的合作伙伴来开发与中国的合作。2014年,由于莫斯科在乌克兰危机上的作用与西方的关系走下坡路,俄罗斯和中国在一些领域推进了合作,其中包括能源。
6月份,俄罗斯超过沙特阿拉伯成为了中国的主要石油出口国。根据合同,中海油服将在2016年在位于俄罗斯鄂霍次克海的Magadan-1地区和Lisyasky地区钻取两口勘探井
作为一带一路战略从中国走向中亚地区的核心地带,新疆在油气能源领域的迅速崛起产生了巨大的辐射和带动作用,科瑞石油自2004年便致力于为一带一路沿线的油气田提供卓越油气装备和综合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十余年的砥砺耕耘,科瑞石油已在一带一路沿线的19个国家设立了分子公司办事处,与25个相关国家有业务往来。科瑞石油油服集团副总裁谢正温表示,制氮技术是科瑞石油的招牌技术,更是明星技术,近年来,科瑞制氮服务一直坚持走高端化和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在技术研发、产能规模、品牌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快速发展,截止目前,科瑞石油拥有制氮队伍近50支,作业能力位居全球领先序列。
他表示,此次科瑞石油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全球领先的氮气增产技术服务作业现场巡礼活动,给了外界一个很好的了解科瑞石油氮气服务先进技术和装备的机会。随着2015年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中国企业紧跟国家西进的脚步,结合自身实际,从产能转移、技术合作、商务贸易等多个维度锲入,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展开了亲密合作,科瑞石油与泛俄区域、中东、非洲等地区多国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并有了诸多实质性进展。科瑞石油50MP超高压制氮系列设备是国内首创设备,科瑞石油还研制出了国内首台天然气驱氮气增产设备,在氮气技术和装备应用层面,科瑞石油塔河油田注氮服务以及哥伦比亚氮气服务项目等众多氮气技术和装备应用都是氮气服务的经典案例,被客户点赞,他详细讲解了科瑞石油塔河油田注氮服务取得的丰硕成果,盛赞科瑞石油通过技术引进创新、集成创新、自主创新为客户创造了价值。另据科瑞石油官方最新消息披露,CKPPE展期间,科瑞石油在举办一带一路沿线,全球领先氮气作业现场巡礼活动的同时,科瑞石油油服集团工程技术研究院副院长杨海燕应主办方的邀请主讲氮气增产技术服务高端专题论坛,就科瑞石油氮气泡沫多相混合驱技术、致密砂岩氮气驱技术、碳酸盐岩油藏氮气吞吐置换技术、氮气及氮气泡沫配套技术等氮气(氮气泡沫)增产技术进行了分享,赢得了听众与客户的一致好评。
科瑞与乌兹别克斯坦国家石油公司合作的CNG加气站项目正在深入推进,科瑞与科威特石油公司的钻机销售项目总价值1.2亿美金,科瑞石油还与达尔玛公司签订了2亿美金的钻机销售合同等等,上述各个层面的国际间合作,是科瑞石油扎实践行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真实写照,体现出了科瑞石油以国家战略为指引,推进经济进步发展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仅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科瑞石油就活跃着30多支制氮队伍、3支连续油管队伍和1支压裂队伍,是新疆地区最大的油田服务提供商。
在巴基斯坦,科瑞石油在当地开展了大规模的地面工程建设,在土耳其科瑞石油连续油管设备拿下了销售合同。由新疆西出中亚,哈萨克斯坦是科瑞走出去的第一站,2004年科瑞就已经进入了哈萨克市场,拥有多个稳定合作伙伴,产品销售、工程服务等多项业务开展顺利。
在氮气服务层面科瑞石油增产服务遍及秘鲁、哈萨克斯坦、科威特、哥伦比亚、伊拉克等全球各地以及中国大部分油气田,油田注氮服务的总业务量占据全国的70%以上。在俄罗斯市场,科瑞石油高寒钻机获得了当地市场的热烈欢迎,完全适应当地钻采环境,并展现了优异的品质,赢得了客户的认可,同时科瑞石油可在超低温环境下高效工作的压缩机,也进入了俄罗斯市场。